过去几年来,Windows掌机这个原本平静的小众领域已逐渐迈向一个脸红脖子粗的时代。随着今年联想这个消费级终端巨兽的入场,硝烟更加猛烈。作为拯救者家族的最新成员,Legion Go掌机是联想向这个领域投入的一枚重磅炸弹,也因此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作为一台高端Windows游戏掌机,我们有必要开门见山地把它的主要参数都列出来,比如它的CPU——AMD Z1 Extreme,它使用的那块8.8英寸2.5K屏幕,它的内存大小和频率,还有它的硬盘、电池等等。但当我真正拿到实机的那一刻,我还是更想从外观说起。
Legion Go醒目的外观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你可以看到它采用通体黑色的设计,从任意角度看上去都很有造型;包括按键、背板和Logo在内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屏蔽了掌机产品容易带来的玩具感。单论外观,这可能是眼下最符合我个人审美的产品。
相对于颜色带来的视觉效果,硬件本身的特征更让人在意,而其中最醒目的当属作为主体的屏幕。Legion Go使用了一块8.8英寸的屏幕,这个尺寸在掌机领域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的,也客观上扩展了机器的整体尺寸(298x131x41mm)。据我们所知,这块屏幕和拯救者家族的Y700系列应该是师出同门,参数也是相同的:拥有2.5K分辨率(1600P)、144Hz刷新率、97%DCI-P3色域覆盖和500尼特(典型值)亮度。在掌机领域的标准中,这些性能是非常能打的。
当然这里会有一些关于分辨率的争论,因为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掌机平台的2K+分辨率是伪命题。但基于实际体验和使用经验,我并不这样认为。这部分内容我会在后面的游戏测试环节中说明,先往下看。
当我开始留意特征的时候,我发现这台机器在细节的改进和扩展上做了很多的尝试。可能正面并不会给人这种感觉,因为它采用了一个相对标准的Xbox手柄式布局,并在右侧设计了触摸版,这些只是“常规操作”。但背面和两侧——尤其是手柄,暗藏玄机。
首先是自定义按键之多,你可以看到在左右手柄的位置分别预设了两组背键,左侧是Y1、Y2,右侧是M3、Y3;右侧手柄背部(Y3上面)还有一个滚轮,——是的,它的作用等同于鼠标的滚轮;除此之外,右侧手柄的侧面还有两个按键M1、M2,其中M1和RB是连体式设计的。
坦白讲,当我把这些按键介绍给朋友的时候,他听蒙了。产品设计师显然也知道我们的顾虑,——害怕误触,所以所有这些按键默认都是备用状态,没有特定的映射,不会妨碍日常使用。
手感方面,其实它还是比较像Xbox手柄的触感,包括十字键和肩键的清脆键程、XBAY的按压力度都是如此;轻推摇杆时有比较明显的阻尼感;扳机的键程稍长,但实际使用的感觉也趋向于新的Xbox手柄。有趣的是,这里的摇杆帽也是可以更换的,相信后续还会做一些文章。
手柄的握把可以说是相当厚实了,我一手拿着相机拍摄,甚至觉得这个握把跟相机比起来也差不多(当然它还是更像全尺寸手柄)。考虑到整机860g的重量,这样厚实的设计显然也是为了持重而考虑的,不过同样考虑到重量,使得这台机器应该很少存在单手握持的场景。
除此之外,Legion Go在手柄上的特色还包括分体式设计,而且它里面是带电池的,不仅可以拆下来,更可以不经由其他连接器直接使用。看到这种设计你一定会联想到Switch的Joy-con。有趣的是,Legion Go的这对手柄也可以像前者那样将原本二合一的完整手柄分别映射为两个独立手柄,供双人取乐。虽然由于按键数量的关系,你只能玩一些简单的游戏,但这样的形式在Windows掌机中仍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的设计实际上也为Legion Go拓展了游玩场景。任意地点,只要你把屏幕拆下来就可以解放双手,自由操作。甚至你也可以依靠屏幕背后的支架,把它竖起来摆放,然后横躺在被窝里游玩。顺带一提,这台机器背板的支架是我目前用过的最友好的支架,阻尼感非常强,像镜框那样,可以让屏幕横竖稳定在任何角度。
关于手柄,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配件,就是随机附赠的鼠标底托。右手柄拆下来后,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安装在这个底托上,由此单薄的底托与右手柄合体,变成了一个飞行摇杆模样的人体工学鼠标。
坦白讲,作为一个实质上的鼠标,这玩意从视觉上看真是奇怪。但你别说,用上去的感觉反而还不错。当你使用这种操作模式的时候,相当于“摇杆”的扳机部分——原本手柄侧面的M1、M2就变成了鼠标的左右键,而滚轮还是滚轮,这种操作跟鼠标别无二致。
更有意思的是用它来玩FPS游戏,那种移动摇杆瞄准敌人的感觉,结合了手柄的特点与鼠标的优势,我个人认为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
在近一周的体验过程中,我一直选择带着这个底托。对我来说在公共场合使用它的唯一障碍是羞耻感。而介于本机采用Windows系统的特性,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在日常场景和办公场景中比手柄上自带的触摸板要方便很多。后者虽然也能起到鼠标的作用,但无压感的设计以及长按触发右键的操作方式仍然不够便捷。
其实于个人而言,我认为不论玩游戏、办公还是其他日常操作,Legion Go始终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它本来就是为分体式手柄而设计的,这也是它彰显与竞品差异的优势所在。因为眼下几乎所有Windows掌机产品都无法摆脱一个辩证的难题:到底是抱着玩,还是搁在桌子上玩。无论哪种,你都得用两只手握住机身。从Windows掌机尺寸和重量普遍较大的特点来看,这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当然,你是可以外接手柄的,但那又占用了额外的空间。
相比之下,Legion Go不存在这个问题。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把手柄拆卸下来,远离屏幕自由操作。这种原本属于Joy-con的独特体验放在硕大的Windows掌机上,是一种更有效的补充。而Legion Go能做到这一点也实属不易,让它看上去与其他产品都不太相同。
关于机身特点的部分,最后再来看一看屏幕上下两侧的布局。屏幕上面分别有音量+-、扬声器(左右对称)、USB 4接口、TF卡插槽、散热孔、3.5mm耳机以及电源键;下面另有一个USB 4接口。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下面这个USB 4接口。不论是充电还是外接显卡,似乎上面的USB 4都可以完成,而考虑到摆放方式,下面的接口总不太方便使用。我觉得这里留一个接口的意思除了备不时之需,可能也和收纳包有关。因为你会注意到机器放进包里以后,收纳包下方对应的位置正好留出了一个USB 4的出口,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也就是说你不用把机器从包里拿出来,也可以方便地充电。
看完外观,接下来我们通过游戏场景实测这台机器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几乎Windows掌机的性能测试都会附带参数与模式的前提,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开多少W的功耗会有多少W的表现。Legion Go不例外。我们在控制中心里看到这台机器分为三种预设模式(安静、均衡、野兽)和一个自定义功耗模式(TDP 5~30W)。我们的测试也会结合这一点去做分析。
首先关于本机核心配置的性能,前面有所提及,这里不妨再复述一遍。Legion Go的处理芯片是AMD Z1 Extreme,这是基于7840U的改进型号,调整了功耗曲线,而它同样拥有8核16线程的核心参数,这种强悍的属性也几乎让它成为了当下高端掌机产品的标配。
我们之前在不同机型上测过7840U的分数表现,因此对同档位机型的性能心里有底。虽然机型配置的差异总会带来一些不同的结果,但从Timespy的分数来看,不外乎3000~3200左右。除此之外,Legion Go的配置还包括16G DDR5-7500MHz内存和默认512G固态硬盘,以及49.2mWh(瓦时)的电池容量,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台机器的性能框架。
接下来我们直接上强度,用有着“笔记本杀手”之称的《消逝的光芒2》来测试这台机器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对于Windows掌机来说,分辨率是一个衡量实际性能的前提,你要以800P、1200P还是1600P来运行游戏,对应的表现完全不同。以这款游戏为例,我将掌机的性能模式开到野兽——也就是默认的最高性能,在统一中画质(纹理手动调中)下,这款游戏在800/1200/1600P的平均帧数分别为55/35/25帧左右,应该说对于这款配置要求相当高的3A游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表现。
同时,在这个飚性能的游戏中,我们也可以观察机器的散热效率。在野兽模式下运行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机器顶部的出风口在躁动;出风口下方的屏幕部分也是热度的高点(不同测量工具下为47°~53°)。很好的一点是热度不会传到手柄部分,所以握持游玩时不存在烫手的情况。当然,如果你使用分体式手柄来游玩,与屏幕拉开一定的距离,那么连带风噪一起就都不是问题了。
不过这里也有另一个让人纠结的地方,就是游玩这样的大型游戏时,上述三组分辨率到底该怎么选择。因为对于掌机来说,800P已经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分辨率了,哪怕是Legion Go这种采用8.8英寸屏幕的产品,800P呈现出的画面精度也不是不能接受;相对来说1200P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观感更加清晰,也可以说是掌机屏幕上最理想的状态;而1600P在这类游戏中似乎不必强求,因为尺寸的原因,它的提升没有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得那么明显。
考虑到高负载和UI比例的问题,1600P就更不适合在游玩大型3D游戏时使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将1600P称为鸡肋,因为当你游玩一些重视图形、同时负载压力又不大的游戏时,高分辨率带来的视觉增益是无以复加的。比如我非常喜欢的这款2D横版动作游戏《盗贼遗产2》,——这几乎是一个对掌机平台最友好的游戏,在Legion Go上,它可以稳定地运行在1600P/144帧的环境中,而我甚至不需要把性能模式开到“野兽”:
退一步说,如果你是一个AVG爱好者,那么这台机器的高分辨率也可以时刻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Legion Go的屏幕支持144Hz高刷新率,这对于体育游戏和竞技游戏来说至关重要。比如我在这里测试了非常能体现高刷新率特点的《奥力奥力世界》,这是一个滑板题材的横版动作游戏,你的角色始终都在画面中高速移动。60帧的刷新率都很难完全展示出它的动态效果,容易出现拖影和卡顿的感觉(这也是此前其上世代主机版的短板),但在这台机器上完全没有。你甚至可以从屏摄抓拍中看到,作为主体部分的角色始终是清晰的,它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台式机前一样流畅。
其实在掌机平台的游戏测试中都面临着一个效果与续航的取舍问题,而这显然又与功耗的设置直接相关。我自己实测下来的感觉是这样的:在野兽模式或30W高功耗模式下——你大概会应付一些如《消逝的光芒2》+1600P+中画质这样的挑战,那么整机续航将在1到1个半小时左右。这个数据对于大多数同级别掌机来说也是差不多的,意味着你很难在这样的负载下用不插电的方式玩游戏,也可以说掌机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场景。
相比之下,均衡模式、或者说TDP15W到20W左右的程度是一个更标准的模板。对于Legion Go这样本身性能比较强悍的产品来说,在这种“有所保留”的性能模式下已经足以流畅运行大部分主流游戏。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800P或1200P下的《消逝的光芒2》、《只狼》、《极限竞速 地平线5》,以及《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等。如果你追求的是合适的观感而非过度强调分辨率和参数,那么在这种模式下保持2小时的续航是没有问题的。
更有甚者,如果我们只是玩一些优化较好或者说不太需求机能的游戏,如前面提到过的《盗贼遗产2》和大多数AVG类游戏,那么选择安静模式或者将TDP调到10W左右,也足以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流畅游玩。在这样的场景中,它的续航时间将接近或超过4个小时,几乎与日常办公相当了。
不过谈及性能和模式的调试,我一直觉得这里有一个眼下Windows掌机厂商们共有的缺憾,就是没有因人而异地去为玩家制作一个目录或者一本向导书,告诉玩家在我的机器上哪些游戏适合用什么样的分辨率和画质,或者应该对应什么样的模式和TDP配额。至少在我目前体验过的五款主流Windows掌机产品中,在这一方面大家都没能达到这个标准,——毕竟你也不能把这些工作都交给玩家自己,有时也需要主动引导。
当然这里又牵扯到另一个话题,就是机器自身携带的前端软件和控制中心的易用性。Windows掌机几乎都会做这样一套整合式的软件,彰显游戏属性的同时在客观上帮助玩家更快地完成操作。Legion Go也是如此。它把控制中心菜单的打开按钮设计在了手柄右侧的“R”键上,按下这个键就可以呼出菜单,随时调整分辨率、刷新率、性能模式、风扇转速等常用参数,也可以间接完成对快捷键和常用方案的更换。
Legion Go也做了一个整合似的游戏库,这几乎是Windows掌机厂商都会做的功能。但我不认为这个东西很常用或很实用,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提供下载通道的平台,将各个平台的游戏扫描在一起,方便你打开;但打开之后还是要再登陆对应的平台,于我个人而言,聊胜于无。至于Legion Go,在这一方面似乎也没有太多值得提及的特色,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或者说比较中庸的样式。
当然退一步说,Win11系统在易用性上的改善也让Legion Go这样的掌机平台受益。新版菜单、导航以及对应的键鼠/触控操作方式,都让这块屏幕变得更为灵活。而它也提供了针对游戏场景的细节改善,比如快速启动的工具栏和窗口游戏优化、AutoHDR等等。甚至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只要像日常电脑那样去使用这台掌机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的学习成本。
其实近一周的体验下来,我觉得Legion Go总体还是比较符合我对联想的想象。作为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头羊,这款最新的产品也体现出了他们一直以来对于硬件整合设计和差异化的追求,尤以后者为重。因为坦白讲,目前Windows掌机的行伍里价位相当的产品使用的核心硬件配置都差不多,所以性能本身的差异不大。于是创造更多更易用的场景就成为了突出的痛点。从这一点出发,Legion Go做了有意义的尝试,比如它的分体式手柄设计,比如它的人体工学鼠标模式,比如它留出的非常多的自定义快捷键,你能感觉到他们想要努力地改善Windows掌机的瓶颈,同时创造新的使用场景。而且我深度怀疑这个产品之后会有一系列新的配件公布,不然它收纳包里的留白就没法解释。总而言之,作为当下Windows掌机领域中一个醒目的热点,如此表现的Legion Go应该值得那些等待出手的玩家关注。更有甚者,如果它所解决的上述痛点正好与你的需求相符,那么显然就已经有了一个入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