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高端OLED电视W82/W92初探:“黑科技”成为创维OLED电视的新名片
2021-04-01 10:00作者:junvheng来源:A9VG

3月31日,创维电视在北京召开了“登峰造极”春季新品发布会。正如标题所述,在这次发布会上,其公布了两款顶级OLED电视——W82、W92。这两款产品不仅拥有强大的OLED电视参数和创维独特的画质技术,其各自身上也都拥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标签。我们在发布会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探馆,在现场上手体验这两款产品。如果你也对创维OLED电视的“黑科技”感兴趣,不妨通过本文来了解一下。


W82-变形OLED的新体验

说实话,当我在现场第一次看到W82的真机时,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它“柔软”的后背。W82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普通电视那样是一块“铁板”,而是一台可以变形的曲面屏电视,这也是它外观和功能方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可以看到,它的后壳由多片“鱼鳞”组成,使用无螺钉装配工艺,拥有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在开始弯曲的时候,这个地方会像机器人的背甲一样拉伸、变化,直到调整为目标曲度。

在曲度范围的设计上,W82用不同模式去给出定义。如“电竞模式”下曲度会调整为1500R;“影院模式”2000R;“自定义”模式则可随便调整,最大支持1000R曲率。这种变化实际上对应了不同的场景以及视距的需求。如电竞模式下,它想让你感受到的是那种包围感和沉浸感(这也是该款电视定位于4K/120帧电竞显示器的具体体现),而在大多数近视距场景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受曲度变化影响的观看氛围,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以你可以看到W82的独特之处,通过加入变形屏的设计,它既是一台我们常见的平板电视,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卷卷背”,以适应各种场景下的氛围需求——一人游戏时,选择W82自带的“电竞模式”的1500R曲率,由包围而生的沉浸感可以带来更畅快的游戏体验。而介于OLED屏幕本身拥有几乎完美的可视角度,各种曲度模式在多人场景下的宽容度也比较高,一键调整至平面模式,非“皇帝位”的人不会损失什么观看效果。

其实看到大件家电去添加类似这种机械化运动的功能时,我比较担心的问题是噪音和磨损。而对于W82——仅以我在现场的体验来看,我认为它在消除噪音和异响方面处理得相当到位,大范围的、反复的曲度变化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噪音和异响。至于磨损,该产品才刚刚发布,尚无数据去实际验证,但我想我们也可以吃下发布会上创维官方给出的定心丸,对W82的机械运动架构和这块4K OLED柔性屏的品质感到放心。


画质技术

在画质方面,得益于这块强大的4K/120Hz OLED柔性面板,W82拥有1000万:1对比度、超快1ms灰阶响应、1000nit HDR峰值亮度、99%DCI-P3/95%NTSC色域、以及178度的完美视角等优异参数。这些纸面上的参数呼应了OLED屏幕的特点,但其实真正能让我们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是创维独特的画质调校和优化技术。

比如我们看到的创维画质引擎4K版,实际上它是一套令观看效果全方面提升的优化方案,其中包括超级清晰度、酷睿色彩、MEMC以及AI强化等具体功能。以超级清晰度为例,这是一项比较实在的技术,它将不符合4K清晰度标准、或者说本身不够清晰的画面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如边缘锐化、收边、抑制闪烁等等,这些细节的改善单独拿出来并不显眼,但它们叠加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符合其高标准定位的效果。

你可以在游戏场景下看到W82的清晰画面。而除了清晰度方面的优化之外,酷睿炫彩(ACM)在色彩的着力也值得一提,通过对饱和度、亮度等参数的阶梯性调整,它可以让画面整体看起来更加自然、分明。当然这里也得打个预防针,由于现场环境光以及相机屏摄等原因,照片拍摄出的效果跟我们实际在现场观看的效果还是有差异的,如果你想切实感受到这种效果,那么还是要以线下体验为准。

在一些与OLED参数相关的优势项目上,W82的表现是相当突出的。比如对比度和发光控制,在《地平线 黎明时分》这样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光影效果的游戏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下图这种丛林场景,当你走在里面的时候,那种阳光渗透树林的感觉,还有被阴影覆盖的效果,都有一种更贴近于现实环境的感觉。尤其是那些黑场部位,可以说是只有OLED电视才能做到这种深邃的效果。

拖影是游戏场景下的老话题,但同样对于OLED电视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OLED的响应速度相对于传统液晶是上了台阶的,拖影现象也因此得到大幅改善。而像创维引入的SoBif无残影技术,就进一步将其削减至近乎于无的程度。可以看到我们抓拍的这些相片,在各种高速移动的画面中,核心部位是相当清晰的。

流畅度方面,W82具有120Hz MEMC和240Hz CMO两项插帧技术。MEMC运动补偿是一项使用场景相当明朗的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来插入更多的运动帧,将画面提升至60帧、甚至120帧的程度。在特定模式下将其打开后,你可以明显感受到流畅度的变化,包括对拖影、抖动等细节瑕疵的改善。而至于CMO,我的理解实际上就是通过传统插黑帧的方式来提高流畅度,但在W82上它也有特别之处,就是基于运算来智能弥补插黑帧的亮度损失。对于希望得到模拟240帧的极致流畅感觉的玩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新鲜的尝试。

说到插帧的问题,其实这里就得依具体场景而做出一些抉择了。比如你要玩游戏——用游戏模式,那么插帧功能默认是不会开启的。游戏模式的核心标准是输入延迟,不让玩家有迟钝的感觉,W82也是一样的。当然这可能也要分具体的游戏类型,比如像RPG、策略这种对延迟要求不是那么很高的游戏,那就没必要对延迟做出苛求,反而可以尽量去调高各类画质参数。

在提到延迟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W82的一个核心定位,就是HDMI2.1电竞显示器。作为一款高端OLED电视,它对于HDMI 2.1的各种支持是相当完善的。包括4K/120帧、VRR可变刷新率以及ALLM自动低延迟技术,在这台电视上都可以得到比较完美的呈现。4K/120帧自不必说;VRR的标志性作用是让显示设备匹配输出源的帧率,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最大可能减少图像延迟、撕裂、卡顿等现象;ALLM则得益于OLED本身的天然快响应,可以进一步提高画面的准确性并降低画面延迟。

当然仅对于游戏场景而言,符合HDMI 2.1标准目前还只是一种愿景。毕竟我们现在几乎找不到完美贴合4K/120帧标准的游戏作品(这得怪游戏厂商不给力)。因此可以说像W82这样的高端OLED电视,在游戏场景下的性能是绝对溢出的。而这也代表它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性能都是不会过时的。

W82在画质方面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技术,首先是AI增强,用算法分析出画面中的具体景物,比如人物、天空、建筑等等,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优化项目包括色彩饱和度、亮度、锐度等各个方面,这是一个运算量很大的工程,也因此W82专门内置了一颗用于AI画质计算的处理器,它不占用CPU资源,专门辅佐AI画质计算,足可见官方对这项技术的重视程度。而考虑到算法总有一个趋于完善的过程,因此这项技术的前景应该说是很明朗的。

那另一个就是3D LUT,这也是W82为部分核心用户保留的附加功能。它实际上是一种色彩调校软件,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KOL和业内人士在谈论颜色校准的必要性,这个软件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让你可以直接参考、复制其他人的方案。当然我们在探馆过程中无法直接感受到不同方案的变化,因为样机本身是默认方案。但是调校过的色彩与原本色彩之间必然是有区别的,有色调偏好的玩家会感受到这种差异。


音响单元

音质方面,其实在观看W82背部外壳的同时,我就注意到喇叭所在的背板的独特性。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独立的音响单元,与前面的“鱼背”分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两者经由中间部位相连,十分稳固。而且你也可以看到挂墙的螺丝钉也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它本身是吃重的。

背板的体积严格来说不算小,主要是因为里面是“藏东西”的。W82内置硬件级的2.1声道,两个声道各18W的功率,再加一组创维声学低音鼓——虽然这是做加法,但它的效果即等同于双重低音喇叭单元。以我们现场试听的效果,无论播放电影还是音乐,效果都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中低音部分,在比较空旷的环境下也能有那种浑厚的感觉。如果你把它放在你家的客厅里,那想必会更好。

W82也支持杜比全景声2.1,也即是我们看电影、玩游戏时所需要的最好的音效标准。你想获得那种家庭影院级别的包围感、由远及近的感觉,还有一些难以察觉的声音细节,那这项技术应该说都是最好的媒介。


智能摄像头

在我们体验将尽的时候,才发现忽略了这台电视的一个重要细节——智能摄像头。我最初看W82效果图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个单加上去的独立器件,实则不然,它的出场方式比我想象中更有趣: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机械升降的“小机关”。当你启动与摄像头相关的功能后,这只小眼睛会自动冒出来,以执行各种命令。

该摄像头拥有1200万像素,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水平30度、垂直上下60/14度)。在现场,我们体验了与它相关的各类基础功能,如识别人脸和动作、视频通话、自动跟踪拍摄、拍照等等,应该说它们是冰山一角,因为基于AI算法的功能本身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我在与工作人员交谈后,也确认该摄像头在日后还将拥有更强大的人脸和语音识别技能。

当然即便是现在,我们也可以为它找到一些实用场景,比如监测孩童的哭声并即刻提醒,以及自动“检查”孩子的居家学习状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等等(现在的小孩,太难了!)我在现场也被它偷偷地盯着看了一会儿,相信你可以从它的运动状态来判断我的路线:

除此之外,它本身也具有家用探头的作用,可以使用保存周期为30天的云录像和云存储等功能,而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APP来完成。

智能摄像头虽然是一个电视本身之外的附加品,但它在特定场景下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包括让我这个除了会议室以外从没接触过电视摄像头的用户,也感受到了它存在的价值。我想这样一台电视除了提供优异的影音表现外,也可以扮演智能家居环境下的核心角色。如果你可以到线下体验一下,想必会更加切实地获得这种感受。


W92-来自OLED巨屏的震撼

在告别W82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展厅,真切地看望了一眼“老大哥”——W92。这是一台88吋的OLED电视,它与W82都属于创维的高端OLED系列。当然,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但它实际上也是一个W82的全方位强化版,分辨率上到了8K,音响单元和各种画质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W92拥有一个8K/120Hz的OLED面板,应该说,仅凭这一点,至少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无法做到“物尽其用”。当然这跟电视本身没关系,主要是我们的软件和片源跟不上。尤其是你要以游戏玩家的视点出发,就更不敢想8K分辨率普及的那一天了。

但我觉得非常好的一点是,W92本身拥有更完善的超级清晰度功能,可以将2K、4K的素材提升至8K的清晰度。这是一种画质技术层面的提升,它可能与原生8K的效果存在差异,但至少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播放同样的源素材时,它拥有超过4K分辨率的视觉效果。这种清晰的程度,是即便离电视很近也不会有任何画面被拆分成块的感觉。

在音响单元方面,它采用了独特的玻璃发声技术,将中低音喇叭藏在屏幕下方的这一长条玻璃材质内。发声源由点转面,以取得听觉上更为均衡的感觉。当然我觉得其实你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强化版的回音壁,以我们测试的环境为例,在关上门之后,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型展厅,我们也籍此体验到了“那一小长条”带来的震撼音效和环绕感。

在画质技术方面,依赖于强大的三颗处理芯片,它将我们之前看到的W82的技术指标全部提升为更高的8K版本,包括MEMC在它身上也可以支持8K/120帧的极限标准,从而获得清晰度、色彩和动态效果等各个方面的高标准体验。

当然作为观众,我认为这些技术带来的实际感受,最终都绕不开大尺寸的基础。它的巨大尺寸带给我的震撼是有别于任何65吋电视的。也许我们单独去测量的话,88吋也没有显得特别得大,但当你站在它面前并且真正去使用它的时候,那种感受和在展会和视频上看、或者说单从数据上看是完全不同的。

我公司里其实也有一个不错的100吋投影,但是在同样的差不多3~4米的视距去体验这个电视,那两者的视觉感受是天差地别的。电视的亮度、色彩和清晰度都是投影完全不能去比较的。我特意关上了门和灯,让它在影院场景下展示了一下魅力:

这种环境下的观影体验,再加上震撼的音响单元,几乎是可以媲美小型影院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如所图上所示,OLED对黑色的呈现是完美的,它的黑色就是纯粹的黑,就像这个蓝光电影,实际上是21:9、上下留黑边的,但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去观看时,你是根本看不到这些黑边的。完全没有任何漏光现象,这也是OLED电视的一种独特优势。

最后我也照例接上了PS5,用这台88吋的OLED电视玩了会儿游戏。这是大材小用,但是这种大材小用确实带来了不一样的游戏感受。比如NBA2K21,你在这台电视上面玩,它就有一种自然而发的临场感。而且OLED屏幕在可视角度上近乎完美,这让它在面对一屋子人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死角,堪称绝佳的氛围道具。

当然了,价格和所需要的陈设环境是“完美”的两个死穴。这样一台产品,它本身与大众消费者是无缘的,包括我也一样,在离开这间屋子的时候,想着以后可能再也没有独享这套设备的机会了,多少就有一些失落。

话说回来,W92这种级别的产品,它本身具有强大的超前性,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台面向未来的电视。作为消费者,我们看不到8K/120帧普及的时间表,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日期。但是为了把这个日期提前,那像W92这样的产品就有了溢价的空间。再加上它本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这种空间的弹性就更大了。也许我们看着它的参数和定位感觉有那么一点玄乎,但对于经济条件满足且寻求超前体验的用户来说,也许他们正在等待的就是这么一台电视。

应该说今天的探馆让我刷新了对创维OLED电视品牌的印象。W82和W92,这两款产品各自有让我深刻印象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一些共通性,比如基于创维OLED画质引擎带来的优异画面表现、MEMC技术对帧数的强化等等。而其各自的特色之处更让人难忘,如W82颇具科技感的变形屏,俨然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标签;超大尺寸的W92除了附带震撼视听效果外,其本身也附带一些话题属性。当然更好的一点是,根据官方信息显示,这两款产品并非止步于概念和原型,而是会立即量产、上市。所以如果你真的对它们感兴趣的话,不妨找个机会去线下体验一番,然后做出决定。

下载A9VG APP
加入核心玩家聚集地
A9VG APP
声明:A9VG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分享至
微博 微信
本文二维码,手机扫一扫,精彩随身带!
微信扫一扫分享
QQ
A9VG APP

扫码下载APP

返回顶部